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育委员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论坛
《任玉岭谈教育》之《需要搬掉我国教育的“三座大山”》
 时间: 2017-07-10  点击: 来源: 中国长城学会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

需要搬掉我国教育的“三座大山”

(2013年6月)

  根据我的调研,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诸多教育乱象问题、教育的行政化严重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我们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根本问题,已经筑城抑制我国教育的“三座大山”。为促使“钱学森之问”得到破解,为让我国教育事业走向胜利的征途,下力气搬掉这“三座大山”,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小学生负担必须减轻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已成为令人触目且积重难返的大问题。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过重的课业负担,违背了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全面发展受到了影响,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影响我们民族的未来。

  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导致多数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身体素质下降。去年的一次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样调查证明,城市小学生近视率22.78%,初中生为55.22%,高中生为79.34%。农村小学男生为11.6%,女生为15.7%;初中男生为35.5%,女生为44.6%;高中男生为53%,女生为64%。

  据中国优生优育协会2008年调查,中国处于亚健康的青少年有3000万人,1/3的中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国家教委对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3%。这些疾病的形成不是到大学才有的,有不少是在中小学时期留下的病根。

  社会各界都明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可为何解决不了呢?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曾提出“课程多,压得太紧,是很摧残人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都要改……学生要有娱乐、游泳、打球、课外自由阅读的时间。现在的考试办法是用对付敌人的办法,实行突然袭击。这种做法是摧残人才,摧残青年,我很不赞成,要完全改变”。我们几代党中央领导人也都强调过对学生的减负问题,但减来减去仍在原地踏步,并出现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这不仅是单独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这些年来我们的人才观不仅没有新的进步,反而又回归到60多年前的那个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又不时出现在我们的宣传阵地,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的招干、招工也过于看重学历文凭,看重学生所毕业的学校。我们在评价教育、评价学校、评价学生方面往往只看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只要考试成绩好和升学率高就是好教育、就是好学校、就是好学生,这些认识已充斥整个社会。我们教育为迎合这些观念,便被逼走向了应试教育,而过重的课业负担就成了应试教育的衍生物。

  当然减轻学生负担,绝不等于取消考试制度,有些人认为要减轻学生负担必须取消考试制度,在我看来,这纯属因噎废食之举。现在能以体现公平的制度,只有考试了。如果取消了升学的考试制度,恐怕腐败就会横行,不公平就会更加严重。

  据我多年观察和深入调研,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一方面是教材设计不当和过繁所导致,另一方面是对学校以升学率高低论英雄的评价制度所造成。只要能把这两个问题作为解决学生负担的抓手和切入点,就一定能把学生过重的负担减下来。

  根据我的研究要减轻学生负担:第一要端正认识,充满责任心和紧迫感。现在我们解决任何一个矛盾,都会触及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都会遇到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学生负担过重问题的背后同样有既得者利益,同样会遇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和阻拦。因此,我们必须透视学生负担过重背后的奥秘,要有敢冒风险的准备和决心,敢同既得利益者做斗争,否则会半途而废。

  第二要坚决改变以升学率论英雄的评价体系,消除按升学率评比教师、评比校长、评比学校的做法。反对树名校、评名师的浮躁行为。先进工作者是要的,激励措施也是不可缺少的,为了实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标,应下决心改变以升学率论英雄的做法,要大大降低这一指标的作用和地位。

  第三,要下大决心对教材删繁就简。我国现行中小学教材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躁倾向,造成课程负担越来越重。如数学课,把微积分由大学下放到高中;历史课理论部分越来越多;小学英语课程开设过早、过难;中学语文课成了各科的大杂烩。我在全国各地调研中,很多学校的很多老师对此都有较强烈的反映。

  二是过分强调了教材的适用和新奇,而忽视教材的基础性。有些语文教材内容晦涩难懂远远脱离了多数教师、学生的实际。相反,这样的教材多了,必然要削弱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训练。

  三是选修课过多、过难,而且学生又无自选权。改革语文数学,增设选修课程是必要的。问题是选修课的学时超过了必修课很多,内容又过深,恐怕就不合理了。再就是既然是选修课,就应该给学生自由。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这种选修者不是学生、也不是学校,而是教育主管部门。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改革教材、更新内容,甚至开设新课程都是必要的,但是必须要从实际出发,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特别是中小学,主要是打基础,练基本功。我们的教育改革专家深入实际,多进课堂、多当学生,多对每一门课程做一些认真解剖,把其中不适当的教材内容删减下来,切不可把汗牛充栋的无限信息、资料和知识都浓缩到课本中。

  第四,要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补课行为,留给孩子们更多的休息时间。学校尤应重视组织假日旅游、工厂参观、野外考察、观看展览、体育锻炼、演讲恳谈、设计制作等活动,并以此打破封闭意识,增强开放观念,强化思维创新,增添社会实践,这才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唯一出路,才是回应“钱学森之问”的希望所在。

  第五,要解决学生负担也需清除腐败。学生负担重,有一些是教材印制和发行过程中的利益驱使造成的,有一些则是补课环节中油水过多,利益过大造成的,在社会努力减轻学生负担过重的同时,一定要把防止腐败的干扰看得更重些。要坚决杜绝某些教材方面的权力人与印制教材的商家相勾结,杜绝补课机构与学校的权利人及教师相勾结。

  二、教育乱象必须禁止

  1.老师喜优厌差,学生心理失常。由于学校对老师的考察是以谁的优等生多为标准,学校之间比的是升学率,社会对学校关注的是哪所学校上大学、上重点高中的人数多。因此,导致多年来,老师只重视优等生,而对一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基本不关心,从而造成这些学生逐步失去了学习兴趣,导致不少学生心理失常,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通过分班,歧视低分生。学校通过开设诸如“火箭班”、“特奥班”等,把高分学生集中在一起,把低分生另眼看待。这个过程中实质上形成了更多的差等生,人为地降低了对低分生的要求。包括一些大学也分重点班和普通班,美其名曰是为了“创新”、“因材施教”,实则侵犯了学生们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力,是一种歧视行为。

  3.推销教辅,为拿回扣。这基本上是一些老师的“生财之道 ”,很多老师都与教辅经销商之间达成协议,指定学生到某某书店购买书刊。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教辅上的,如果学生不买的话,连作业也做不成。

  4.生源大战,恶性竞争。在同一座城市里,各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有的出钱“买”优等生,有的给学生优厚的条件,有的为招到更多的优等生,不惜互相诋毁,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

  5.教学资源浪费严重。县域的学生进地市学校读书,造成一些县花巨资建设的“县一中”生源不足,教师、教室、设备等浪费严重。相反,地市的重点中学门庭若市,不得不大班额上课。但由于优秀教师队伍跟不上,不少进了重点中学的学生,享受到的教育水平仍然不高。

  6.标准欠妥,限制了智力发育。为了应试教育考出好成绩,大多数语文老师都要求学生每种文体背1至3篇范文。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在教数理化等理科时,也不要求学生“多元化思维”,盲目要求实行“题海战术”,通过多做题来找题感,事倍功半。

  7.以教谋利,腐败滋生。部分老师在市场经济的诱惑下,打起“靠山吃山”的注意。如有的老师招一部分学生到自己家里(或校外班)单独辅导,将自己保留的技巧性的知识,教授给这些出了钱的学生,一旦考试时,这些“吃小灶”的学生成绩就明显要好,于是要求加入“吃小灶”的学生就越来越多,老师的“财源”也越来越广。

  在这个庞大的补课市场里,有的老师直接和培训机构联合,利益分成;有的学校为了创收,让小金库更丰富,直接出面支持培训机构,给培训机构开放绿灯,允许其进入学校发放广告,并安排学生家长与培训机构进行接触;多家培训机构渗透的学校,就会以较高的利益引诱老师与其合作,老师们纷纷心动,整天扒拉自己的小算盘,无法静心上课,给教学带来很大影响;有的培训机构主要业务的负责人是一些从教委或者学校退下来的老校长、老干部,甚至还有一些在职的老师,他们在培训机构参股、占股,关系错综复杂,即使有些家长投诉,最后也会不了了之。

8. 择校费依然“禁而不止”。我国教育部早就规定,义务教育必须免试就近入学,禁止收跨区生,禁止收“择校费”,可是喊了多年仍然情况依旧,争相进名校现象、买好学区房、挂户口问题,日益严重,名校周边房价,节节高涨。有些家长为进名校,“被自愿”收取巨额“赞助费”、“捐校费”等择校费。

  9.撤点并校后果严重。“撤点并校”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态势横扫了中国广袤的农村。自此政策实施以来,平均每天有64所小学消失。国家考虑到农村由于计划生育,造成的生源减少,撤点并校的初衷是好的。因我国教育是以县级财政为主的,所以县级政府就成了狂热推行“撤点并校”的巨大动力,盲目地推行,不考虑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经过这些年的“撤点并校”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好处,不仅教育资源未获得合理配置,而且教育质量也未曾提高,更是拉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偏远地区的学生上学难,为了上学每天都要走三四个小时路程;加重了农民经济负担,学生辍学率上升;加速了农村的解体和乡土文化的凋零;过早的寄宿制生活,严重威胁着农村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还有频发的校车事故,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样做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产生这些乱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教育体制、机制存在问题,再好的学生,在目前教育环境中,也难以成为人才。中华民族再这样下去,前景很不乐观!

  三、教育行政化必须去除

  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改革目标。所谓去行政化,就是不能以政府那一套行政模式来办教育。学校不同于政府,教育不同于行政,在今天以政府行政模式办教育不断加重的情况下,应该下大力气进行扭转,使其返璞归真,回到教育家办学的轨道上,这就是去行政化。

  (一)行政化办教育现在已深入到教育的诸多环节,给教育带来影响和危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在诸多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监管上。本来学校内部的事情很多是应该由学校内部自管自监的,但调查中,有些地方对学校行使管理权的职能部门多达20多个,他们可以随时提出对学校进行评价和检查,不管哪一家单位来,学校都要好吃、好喝、好招待,严重扰乱了教学秩序,增加了学校负担。

  2.体现在校长的任命上。学校的校长在国外多是由董事会来任命的,过去我们的学校校长也多在学校内产生。而这改革十年来,各级学校校长几乎都是由主管部门派出,从外面其他岗位“空降”到学校的。尤其是大学,这种做法愈演愈烈,引起了教育界和教师的纷纷质疑。一些部门把学校视为给“干部镀金”的升迁台阶,到任后又多是用衙门的习俗和作风管理学校,由此造成学校的行政化不断增加。

  3.体现在学校的级别设置上。以前学校是没有什么级别划分的,在国外学校也是不存在级别的。而我们现在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例如大学,就有副部级大学、局级大学、副局级大学、处级大学,造成了学校的官本位骤然上升。出现了争相晋级的浮躁局面。同在一个学校之内,也发生了类似的争取级别的现象,股升科、科升处、处升局的情况大量形成。这样不仅使学校更加浮躁,而且也给国家增加了负担。

  4.体现在校长的工作上。学校行政化的加剧,造成了很多学校由校长到各个部门的行政化工作越来越多。以校长为例,北师大一课题组曾观察过37位校长从早7点到晚7点的工作,结果发现高中校长的在校时间不足上班时间的1/4,初中和小学校长在校时间不过一半左右。他们干吗去了?不是去这个部门参加会议就去另一个部门接待、评比,把本该做的学校管理丢在一边。

  5.体现在学校内部管理和学生的教学上。无微不至的教学行政化和行政干预,造成老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没有回旋余地,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学计划”走程序。老师在模式上稍有一点个性,就被界定为“违反教学纪律”或“重大教学事故”。由此可见行政化办教育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

  6.体现在广大学人的努力方向上,当今最重要的是官本位。考公务员,几千人选一个,考研究人员、考教师为什么就没这种局面?在学校大家也抢着当官,当官可以弄钱,可以不工作把名字写在前。官本位制约了人才的成长,官本位导向抑制了人才培养。

  (二)对我国教育去行政化的几点建议:

  1.要去除行政化,必须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教育行政化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用铁板一块可以形容了。去除行政化,会涉及很多人的利益,从上到下全部牵涉其中,是何等的不容易啊!因此,必须从上层领导下决心,看到现在教育的行政化给教育带来的危害,要提高这方面的认识,统一这方面的思想,真正将其提上议事日程,确立改革的紧迫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去除行政化的事情办好、办成。

  2.主管方面要向教育制度放权。为了尊重教育规律,就一定要向教育放权,学校的事政府要少管和不管。要使学校法人能自由办学,使教师能自由授课,使学生能自由择课和自由发展。只有如此,才能促学术自由交流,我国的教育事业才能培育出更多的杰出人才。

  3.要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如前所述,学校定级是学校行政化加重的总根源。为此我们就应该首先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关于校长的行政定级应向专业定级转变。学校应该实行校长负责制,正像温家宝同志所讲,我们要实行教育家办学,今后的校长遴选应以教育家为目标。教育家当校长,应与行政脱钩,并按照专业职称提高待遇水平。

  4.要改校长的任命制为公开招聘。要彻底改变学校的行政化弊端,一定要对校长产生的办法进行改变。较长的产生,都应该实行公开招聘,本校的干部教师应有权参与竞选。学校校长的招聘决定权,应该下放给学校党委会,由校党委会决定,在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5.在学校内,一定把学术的管理权交给教师。学校所有行政部门都要树立起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观念。教师应在校长的指挥下安排和完成好教育任务。通过这样的改革,使学校形成一个学生可以全面发展、教师可以自由教学的宽松环境,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间的高效、公平且富有活力的竞争。

  6.要解决行政化、官本位,就要解决用人导向。一是要削弱官的特权,改变福利待遇双轨制,要提高教授,科技工作者待遇和社会地位,推进选拔干部的民主化。改变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做法。

  7.为了逐步实现去行政化的目标,一定要从上到下重视和营造教育家成长的环境和土壤。教育家不仅要有深厚的广博知识和对教育的丰富实践,而且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对教育、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热爱。只要能够克服掉浮躁之风,做到眼睛向下,这种人才很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相信广大的教师、学生和第一线的干部,他们一定会用睿智的眼光对有承担办学的教育家进行举荐。只要能够按照教育家办学的思路走下去,教育家办学就一定能展现出它的优势,我们的各类学校面貌就一定能够焕然一新,更加欣欣向荣!

 
 
上一篇:《任玉岭谈教育》之《科学设计教材减轻学生负担》
下一篇:最后一页
 
《任玉岭谈教育》之《需要搬掉我国教育的“三座大山”》
《任玉岭谈教育》之《科学设计教材减轻学生负担》
《任玉岭谈教育》之《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之我见》
《任玉岭谈教育》之《关于搞好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几点建议》
《任玉岭谈教育》之《关于把“择校费”收归国家财政用于义务教育扶贫
《任玉岭谈教育》之《教育现代化应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任玉岭谈教育》之《义务教育造成较大影响的建议》
《任玉岭谈教育》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需通过“三个为主”来解决》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京ICP备12021204号-1
版权所有:365bet体育在线导航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2号恩菲大厦817-821号 邮编:100038
Copyright © 2010 - 2020 www.gxdccz.com All Rights Reserved